【湘绣城新闻791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湖南湘绣城

湘绣起源于湖南省长沙民间刺绣,属中国四大民间刺绣之一,为以长沙市为中心的手工艺产品刺绣的总称。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褐色菱纹信期绣”、“黄绢地长寿纹绣”等大量刺绣残片证明湖南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湘绣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形神兼备,动静互彰。绣品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湘绣种类有很多,多数为山水和动物,湘绣山水似中国画,湘绣动物则灵气逼人。狮虎绣是湘绣独有的名品,特有的“鬅毛针”使狮毛虎毛质感强烈,纤毫毕现。尤其是狮虎眼部采用旋游针法,用黄、蓝、棕黑、白、红等十多种色彩线施绣,使兽目晶莹剔透,望之生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湖南湘绣城

湖南工美大厦

作为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湘绣,滩头木版年画,湖南皮影戏等皆被收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南湘绣城成为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正式授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图文来源:中国民俗学会微博&网络)
(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