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曾应明:湘绣的市场出口还很多

e69bbee5ba94e6988eefbc9ae6b998e7bba3e79a84e5b882e59cbae587bae58fa3e8bf98e5be88e5a49a4        5月26日,中国第九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评奖暨湖南省旅游商品博览会将在湖南湘绣城举行,长沙四件作品入围此次评奖,其中3件为湘绣作品。“湘绣在湖南民族民间文化产业的地位已举足轻重,以湖南湘绣城为例,目前其湘绣年产值已达3亿多元,利税达2000余万元,其产品大多直接出口日、韩等国。”湖南民间文化协会副会长、湖南湘绣城总经理曾应明说,“我们的做法就是想方设法为湘绣找市场出口,不仅让湘绣摆在桌上,穿在身上,还要枕在头下,盖在身上!”

  仔细寻找湘绣市场出口

  中国民协秘书长向云驹说:“中国第九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评奖暨湖南省旅游商品博览会的一个创新就是艺术与商品的结合,由政府出面,为民间文艺找到市场出口。”湘绣近几年发展迅速,其艺术价值和产业价值都得到了社会极大的认同。曾应明说,“湘绣的成功就是抓住机遇成功实现了其艺术和市场的对接。”他介绍说:“在1991年,我们的一件湘绣睡衣在巴黎服装博览会上获奖,那是中国服装首次在国际上获奖,而其能获奖,湘绣的精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找到了服装这个载体,湘绣产业打开了一扇窗。”此后,日本和服、韩国韩服订单不断飞来。“在青竹湖绣庄,我们的和服制作车间,绣工们的工作环境舒适而优雅,日方来这里参观,一下子对湘绣艺术的精美产生了十二分的尊重。现在仅湘绣和服订单就有126万套。”曾应明说。

  在服装之后,湘绣还找到了披巾、拖鞋、手袋等载体,“我们这次将湘绣与家纺制品结合,又为湘绣找到一个市场出口,开拓出一片新的广阔的市场。”曾应明说,在长沙入围的4件作品中,有一件湘绣家纺《五福玫瑰》,这是湘绣这门民间艺术与市场接轨的典型模式。“在广交会上,这种湘绣家纺订单如雪片飞来,现在,我们生产一件卖出一件!”

  3年,湘绣有望超过苏绣

  在全国19个绣种中,苏绣不论是社会名气还是产业规模都一直占着老大的地位,“‘我们湘绣在近三年中,以抱成团的气势,逐渐赶了上来,未来3年,我们湘绣将超过苏绣。’这是省湘绣研究所所长周策的雄心,我也有这个信心。”曾应明说。这么说,曾应明心里是有底的: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湘绣产业逐渐形成集群,湘绣人才培育跟上来了。

  湖南省和长沙市出台系列措施扶植文化产业,“长沙县3年前建300亩湘绣城就是一个明智之举。”曾应明说,湘绣城的规模还将扩大。如今,省湘绣研究所、湖南湘绣城、沙坪中国湘绣之乡等已成为湘绣三大基地,至于人才,这一直是湘绣发展的一个瓶颈,但就在去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湖南湘绣城企业集团签订了协议,在全国率先订单式培养专科层次的“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此举标志着湘绣告别单一的师傅带徒弟的手工坊式传统教育模式,步入现代高职教育轨道。

  其他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前景广阔

  除了湘绣,曾应明认为,湖南其他民族民间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特别是陶瓷、淡水珍珠养殖、银饰等等,“目前,我省淡水珍珠产量全国第一,还有中国‘银都’郴州永兴县的银业都有望超过湘绣产业,只要耐心地寻找到这些文化艺术的市场出口!”曾应明说。

《五福玫瑰》

 

湘绣家纺《五福玫瑰》

(稿源:长沙晚报)

(记者:田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