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丢针谱
铜官本地的绣娘虽然擅绣,但绣的多为花鸟,对人物类的绣品并不擅长。谢冬梅琢磨出来的绣人物眼睛的针法,在古人留传下来的《三十六针谱》中没有记载,于是,曾传玉根据谢冬梅的讲述,自己画了一个刺绣的图解并交给谢冬梅说,“你将这针法补充到古传的《三十六针谱》中去,既可培养新人,又能传承给后人。”
刚刚从外地接绣货回来的曾纪生听了此事,告诉父亲说,“听说长沙北山一带有绣娘将绣花线劈开,分丝去绣。就是将一根线劈为两、二劈为四、四劈为八,最细的绣线为十六丝。那边绣出来的湘绣给人一种更细腻的感觉。我可以从那边邀请几个绣娘过来,母亲略加讲解,便能熟门熟路的上阵。”
因忙着接绣活,曾纪生走乡串村的几年跑下来,对长沙周边的绣工技艺有了较深透的了解。铜官这边的绣娘,因着陶瓷多绘花鸟的缘故,对于花鸟刺绣有着独出心裁的理解,而樃梨一带的刺绣多讲究山水绣艺,但要论动物刺绣,则是茶亭西湖一带的绣娘技高一筹。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