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友好城市比利时埃诺省省长托米·勒克耐致函杜家毫省长,希望激活促进两省之间的友好关系,并派出由官员和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于5月24日至28日访问我省。25日,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受湖南省文化厅邀请参加了在长沙华天酒店举行的“2015欧洲国际文创论坛”推荐会。 Continue Reading »
让湖南传统艺术走进当代生活
2015年5月22日,转载湖南日报第六版报道
湖南有着深厚的民间文艺基础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记住乡愁”后,全国民间文艺界正在对传统村落进行普查,湖南古村落数量众多,这项工作也开展得很好。
湖南民间手工艺有十分好的传统,比方说湘绣,位于长沙县的湘绣城就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时代对接,让传统艺术走进了当代人的生活,这是在国家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大方针下的具体落实,湖南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可以说,长沙湘绣城的作品在全国都是一个典范,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良好运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另外,湖南在红色文化和民间文化结合上也做得不错,有历史的底蕴,也有红色文化的渲染,在全国民间艺术方面十分活跃。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出了很多理论著作。
湖南的民间文艺传统和底蕴是其他省份不能比的,所以更加需要湖南的民间文艺家努力,分门别类的去梳理,记录,整理,立档,哪些是需要公益性保护的,哪些是能走入市场的,根据不同门类的不同性质进行保护和传承。
湘绣城社区举行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5周年庆典

庆典现场
湘绣城社区梁学玲书记在庆典上发言
5月21日上午,晴空万里,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开元西路旁、湘绣城广场上人头攒动,一片欢声笑语,一个个由湘绣城社区文艺团及居民、湘绣城社区内4家幼儿园精心准备的节目博得了现场居民阵阵喝彩。这是一场庆祝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5周年的庆典活动。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社区居民与主持人进行了精彩的有奖问答互动,一派喜气和谐的景象。 Continue Reading »
长沙市外事办领导莅临湘绣城调研
2015年5月7日上午,长沙市外事办主任胡石名、秘书处长吴莎、涉外处长梁舒在长沙县外事办主任凃香兰等一行的陪同下,来到湖南湘绣城参观,并对侨资企业湘绣城进行工作调研。湘绣城负责人汇报湘绣城产业的发展情况,他们对湘绣城产业发展表示赞赏和肯定。
参观了湘绣城产品展厅,对湘绣城集团生产的湘绣,湘绣家纺和湘绣服装赞不绝口。参观完湘绣产品展示厅后与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湘绣城集团总经理曾应明进行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座谈会。 Continue Reading »
记忆乡愁—湖南桂阳:南衙古村的“武者”
武术: 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几千年风雨历程。
习武者:农闲时候,练武健身,农忙时节,下地耕作,以武修行。
(湖南桂阳 ·洋市镇南衙村)自古以来,村里人都崇文善武,这种习俗仍保留至今
(记忆乡愁)湖南桂阳:崇文尚武的南衙古村
在郴州桂阳县,有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洋市镇南衙村,村里人都姓邓,“湘南起义”的烈士邓三雄、邓北钥就出生在这里,村民崇文善武的习俗仍保留至今。 Continue Reading »
记忆乡愁—湖南桂阳:庙下村的“湘剧”窝子
桂阳县庙下村: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全村保存比较好的明清古民居270多栋。
湘剧: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桂阳·洋市镇庙下村) Continue Reading »
“佟掌柜”的湘绣情
曾理与闫妮合影
她是喝酒耍大刀的豪情女侠,也是风情万种的客栈老板娘,没错,她就是我们逢年过节最亲切的荧幕偶像“佟湘玉”佟掌柜,凭借在《武林外传》里深入人心的出色表演,演员闫妮被媒体评为华语影坛性价比最高的演员之一。
4月13日,听闻闫妮来长沙拍戏,电影《和平密码》的编剧曾理立刻带着《楚风》杂志的记者小艾前往现场,近距离感受“佟大掌柜”的风采。
国防科大某教学楼的片场时,演员们正在进行紧张的排练。短短几分钟的戏,十多个剧务工作人员忙前忙后,排练的演员有的跳着舞、有的背诵台词。镜头对准一军校学生心理咨询室,只见心理咨询老师(闫妮扮演),身穿绿色军装时而英姿飒爽,也跳着轻松的舞蹈,时而认真地进行心理咨询。她丹凤眼往上一挑,斜斜地朝人望去,一颦一笑间,又依稀可见佟掌柜的万种风情。 Continue Reading »
记忆乡愁—湖南浏阳:张坊镇“舀纸”传承近500年的乡土造纸术
2000多年前,湖南人蔡伦 造出了世界第一张纸,现在,在浏阳市张坊镇,还有一群手艺人仍沿袭着最古老的工艺,让一张张质软柔黄的竹纸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家里三代造纸的上洪社区主任黄光猛介绍,手工造一张纸前后需半年时间,每年3月底或4月初上山,将还没有分枝的嫩竹砍下,放在原地任其腐烂1月,将竹子截 成3米长一段运到山下,挖坑放石灰注水浸3个月。然后将嫩竹剥开,剥下“麻壳”与“麻丝”,将其蒸煮后,放进水泥池中。制纸时,先将“麻壳”与“麻丝”打 成纤维浆,然后将纤维浆放在水池里“摇水”,用一个竹帘将纤维浆均匀捞起,取下,焙干,一张纸就制成了。
记忆乡愁—湖南浏阳:一个人的村庄
在湖南浏阳张坊镇与江西铜鼓梅洞交界处的深山中,独居着一位老人叫张福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人陆续搬迁出去,只留下他一个人守着这故土,一直没有离开。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