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湘绣城,能否杀出市场重围

长沙城的拓展,使得商业地产异常火爆,无论是都市区内的商圈,抑或是长沙新城区的商铺,呈现了一种遍地开花之势,尤其是以物流为主的商业市场,更是红火,中南汽车世界、湖南星沙湘绣城、茶叶市场、安居乐园……

无疑,商业市场的形成和崛起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汇集,对一个区域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然而,市场开发是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们带来增值的财富,也能使人们的投资化为水。那么,商业市场如何才能形成和崛起呢?

市场开发不断“变脸”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百货业的建设和商业改造掀起的商业卖场为起点,到1996年以后大型超市和卖场的兴起,尤其是城市化所带来的商机,更促使城市的商业街、市场商铺纷纷上马,商业资本高速圈地以求更大市场份额的客观要求,刺激了商业地产的蓬勃兴起。

商业地产的迅速崛起,无疑是对商业市场的一次经济革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沙商业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单门独铺式市场,这是商业市场的初级阶段。即一门一店,一店一品,由若干门店形成市场。这类市场大多房屋低矮,门店狭小,道路狭窄,形成市场后,交通拥塞,人员嘈杂。先天的城市布局,制约了市场发展,如我市早已拆除的“下河街小商品市场”、“黄泥街书市”就因先天不足而被取代。这类市场也有成功的典范,即武汉的“汉正街”就因应时的改造而声名不老。

二是企业转型市场。就是原有一些国营企业或单位在生产或经营转形过程中,将闲置厂房和经营场地开辟为市场,如长沙的“金苹果”、“金盛布市”、“湘潭布市”,以及目前全国赫赫有名的广州“中大市场”。他们都是以企业或单位的地盘、建筑或产品为依托而发展成市。功能不全及原有企业或单位的规模局限,是这类市场长远发展的致命伤。

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崛起的专业市场。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沙涌现出一个个新型专业市场群。如“高桥副食品市场”、“红星农副产品市场”、“星沙中南汽车世界”、“湖南星沙湘绣城”、“万家丽建材超市”等。前两类市场的不足,使后来开发商明白,一个市场的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交通便利,物流方便;二是市场要有一定的规模,必须有较大的容量;三是市场定位要准即经营专业。正如专事湘绣生产的台商何国庆先生所说: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大而专,专且全”。

开发商的“三级跳”

在长沙,专业市场的开发不可谓不多,但一边是市场商铺热门铺位供不应求,排队抢购、抢租;另一边则是一些项目在硬件以及租赁条件上无法满足商家需求,从而几年后沦为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的无效产品,即所谓的“供需错位”现象。

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的市场商铺开发商都是单纯的开发商出身,在市场商铺开发方面并不专业,难以适应未来的商业经营发展需要。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商铺的规划设计能适应市场需求,销售情况也相当不错,然而在真正进入商业市场经营后,由于开发商缺乏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力,致使日后经营完全由散户自身调节,结果产品发展与开发商当初的设计相差甚远。

由于商业经营与地产开发是“两张皮”,商业地产开发商不懂商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因着商业地产市场极富潜力,于是,针对商业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一批流通领域的经销商也涉足市场开发,在给市场开发带来新理念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了一批客户。但真正将市场开发推向一个新层面的,应该说是生产商的进入,因为,只有生产商才真正掌握市场未来发展的源头。在长沙的市场开发中,星沙湘绣城的开发商便是首个以生产商身份进入市场开发的。

记者了解到,星沙湘绣城是由湖南龙腾工艺服饰公司、台湾金霞湘绣公司、韩国高丽丝绸株式会社合资创建的。据湖南星沙湘绣城总经理曾应明说,这几个湘绣公司之所以从生产商走进市场开发,最重要的原因是看准了湘绣产品的市场前景。作为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去年的年产值将近一个亿,其中龙腾公司占了4000多万元;同时,由于湘绣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长沙工艺品的一张名片,在国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不过,虽然湘绣名气大,但面对众多已面世的专业市场,湘绣城怎样横空出世呢?

产品才是市场繁荣的“永动力”

“‘一铺养三代’这话有点夸张,任何的商铺其实是‘富不过三代’。为什么?第一代打江山,第二代坐江山,第三代吃江山。”湘绣城总经理曾应明出语惊人,“湘绣城,不是依靠开发商铺来赢利,而是依靠市场的产品来赚钱。”

在长沙商业地产市场,能有如此豪言的开发商并不多。试想,在商业市场的开发中,有哪一个市场能如此壮语?

据悉,湘绣城以悠久的湘绣文化作为市场的灵魂,采用工厂、市场、住户、农户相结合的最新模式,把日用品作为湘绣进军市场的“武器”,一改昔日湘绣专走工艺品的高档路线,让更多的人消费得起湘绣用品。

同时,在湘绣城的蓝图上,不仅仅规划了“商铺+工厂+住户”全新的市场开发模式,而且设计了湘绣工艺品一条街、国际服装展示中心、四大名绣展览中心、物流仓储、丝绸大厦等,还绘制了7000平方米的培训学校,在发扬光大湘绣文化的同时,为市场的发展增添活力。

“如果湘绣城的学校能像台湾的女红坊一样,教赋闲的中年妇女学刺绣,这对湘绣的推广不也是一件好事吗?”曾应明如是说,“湘绣城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全新的市场:让社区的住户都能成为市场发展的生产力。”

市场开发,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只有整合才有前途。我们期待着湘绣城带给长沙人的不只是300亩地的商业市场,而是能给长沙市场开发带来启迪的“真经”。

(稿源:长沙晚报)
(作者:赵文健)
(编辑:王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