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连载|《石刻传奇》之 巡抚造访(50)

五十 巡抚造访

当天,端方便吩咐巡抚衙门的人安排官船,携谭老板一起前往靖港古镇而去。

不料,端方一行人逶迤来到靖港镇的富兴绸布庄,掌柜焦庭山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新任巡抚端方亲自上门的目的——寻问“粒粒之珠”。

他虽然做了富兴绸布庄的老板,可于刺绣的技术方面,仅知道一些皮毛,问得深一点就哑口无言了。

幸好,同来的谭老板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富兴绸布庄经常往长沙送货的伙计曾纪生说知道“粒粒之珠”。这样一来,焦廷山恍然大悟,连忙亲自陪同巡抚端方一行人前往铜官的曾家大屋,并告之,这个湘绣“粒粒之珠”恐怕也只有曾家大屋的曾传玉才说得清。

曾传玉见巡抚端方亲自率人登门拜访,心里十分惊讶,只是没有在脸上表露出来。

十多年前端庆王爷、敏格格和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荃来此买过绣品进贡朝廷后,也曾引起过各地官场人士群起效仿,纷至沓来购买湘绣,纷纷以送湘绣为时尚。后来,官场的人士来得少了,尤其是近几年来,除了巡抚的管家到曾家大屋,来的多为生意场上的人,而很少有大官员来铜官。

虽说曾传玉知道端方急于寻找湘绣“粒粒之珠”,但他放出这个话风,只是希望引起官场关注,此时见端方亲自上门,内心自然十分激动。

曾传玉连声唤人布置厅堂,安排茶点迎接贵宾。

走进书房,端方眼前一亮,不大的书房四壁挂满了书画作品和装裱好了的绣品,尤其是挂在进书房门上方的一幅绣画《荷鹤图》,更是透出历史的厚重,让人置身于有文化沧桑间。

端方虽然对文化教育特别有兴趣,但此次前来的事由还是不敢忘怀:“听说曾老板知道湘绣的‘粒粒之珠’,鄙人此次特地上门拜访,还望不吝赐教。”

“哪敢,哪敢,大人上门,蓬荜生辉。此等小事,自会给大人一个明白。”曾传玉连忙起身引路,“请大人随我来。”说着,他带头往旁边的绣楼走去。

如今曾家大屋的绣娘队伍,反而没有开始时那般宏大的规模了,现在只有三十多人。曾传玉考虑当地绣娘大多家里有事,便将绣活交其带回家去做,然后定期去收货,产品在曾家大屋集中后再发往全国各地。

端方还是第一次来曾家大屋的绣楼,他眼瞧着绣娘们的飞针走线,竟然手臂如舞蹈般的飘动,行云流水,煞是好看,不一会儿,一片绿叶便跃然绣棚上。

他静静地瞧了一阵,开口了:“曾老板,‘粒粒之珠’该亮出庐山真面目了吧。”

曾传玉见端方有点迫不及待,忙从绣娘旁边的货筐内拎出一件已绣好的旗袍,双手捧到端方的手里,轻松地说:“大人请看,这便是您所急需的湘绣‘粒粒之珠’。”

捧着递到手里的旗袍,端方仔细地看了半晌,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在他的眼里,刺绣品似乎都是一样。他疑惑地望了望曾传玉,难以置信地说:“这就是粒粒之珠?”

“没错,这就是大人千方百计要寻找的湘绣‘粒粒之珠’,也是美国人特别喜欢的‘粒粒之珠’刺绣。”

“可不敢开玩笑?”端方有点认真了。

“我从事刺绣几十年,难道会用名誉开玩笑?”曾传玉灿然一笑,胸有成竹地说,“大人只管放心。”跟着,他将“粒粒之珠”的缘由一一说了出来。

其实,“粒粒之珠”就是刺绣技艺中的结子花黼黻。曾传玉小时候与采莲姑娘在刺绣荷花莲籽时创造的一种新针法,即将绣线绕一个结钉下去,那结就像一粒粒小珠子。事后,曾传玉取名曰“打籽绣”。

曾家大屋早几年就开始用打籽绣针法刺绣旗袍了,开始时是由归国省亲的华侨随身携带几件,后来要货的人急剧增多,仅靠随身携带已远远难以满足要货人的需求,于是便有专门的商务机构代理进口。基于此,曾传玉通过上海码头出口到美国,一来二往的,由华侨中流行到了美国市场上,进而流入政府官员群中。去年有个美国政府的官员专程到铜官上买过这种绣品,他把“结子花黼黻”称为“粒粒之珠”,说他回美国还要托人到曾家大屋来买。由此便有了美国政府“需办粒粒之珠”的电报。

听完缘故,端方朗声大笑说:“原来如此。”

笑毕,端方很认真地说:“曾老板,你这里还有多少打籽绣针法的绣品?吾照单全收。”

“只要大人看得上眼,这种打籽绣针法的绣品还有很多。”曾传玉立即吩咐全拿过来,让端方挑选。

不一会儿,曾家大屋的下人拿来了旗袍、鞋帽、画片、被面、屏风等两百多件湘绣品。

端方喜出望外,连声不迭说:“全要,全要。”一边吩咐帐房先生照价付银。

随同的帐房先生脸露难色,谁会随身带着一大笔的银两?

曾传玉一瞧随行人员尴尬的神色,十分大气地说:“这批绣货先拿去,有空时再来结账。”

下期关注:绣传天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