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红色的现实:湘绣,您凭什么?

    湘绣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民间刺绣,到清朝末年才形成具有独立风格的普遍性工艺,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崭露头角,1933-1937年,出现历史上湘绣的全盛时期,出口海外。到文革时期,湘绣遭遇空前灾难,出口量为零。1967年发生震惊全国的“火烧湘绣大楼事件”。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湘绣业由于粗制滥造成风,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今天的湘绣业凭什么重整雄风、金字招牌重新闪亮呢?

  谁在制作湘绣

  今天,湖南的湘绣业,据记者调查,有三家规模较大。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是昔日国营“湘绣五大家”硕果仅存的一家。主要制作高中档湘绣装饰品。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日用绣品,出口美、韩、日等国。长沙沙坪金球湘绣有限公司,由原来的沙坪湘绣厂改制为私人企业,生产高中档装饰品。其它在长沙市周边还有约200多家个体、私营厂。

  在湘绣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大家。有绣艺超群的廖家惠、毛针创始人余振辉、诗咏生辉的李云青、丹青老成的杨应修。还出了四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秀、刘爱云、李凯云、黄淬锋。现在除刘爱云还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作外,其他人都早已过世或退休。除湖南湘绣研究所有专门的画师设计绣稿外,其它厂家都没有。长沙沙坪金球湘绣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艾玉奇自称拥有200多名绣工,而能把人物眼睛绣出神采来的也就两三个人。但他的厂子从不把绣品分散到千家万户去做,其他的厂家则没有不在外设点的。如果都在外地设点,能保证绣品的质量吗?一名湘绣研究所退休现自开绣庄的绣工告诉记者,研究所接到大任务,就只好把她们招回去帮忙。

龙腾的总经理曾应明说,湘绣和苏绣相比,不争的现实是苏绣绣工整体技艺高,而湘绣只有少量顶尖的高手。沙坪金球的董事长艾玉奇认为湘绣最大的危机是:绣艺面临失传。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总工艺师王小辉对绣工的流失也忧心忡忡。

  湘绣急需办学。省湘绣研究所王小辉称,所里也想过办学校,但条件不成熟,得等改制以后。龙腾公司的曾应明直言不讳地说:大的厂家不做培训,小的个体又无实力。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者左汉中,研究民间工艺美术20年。他曾和台湾人合作准备在长沙办一个东方民族艺术学校,不成。后又准备办一个湘绣学校,连方案都设计好了,因种种原因又没办成。

谁在销售湘绣

6月中旬,记者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里看到,几十名绣工在加工赶制一幅将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巨幅绣品,2月,所里已为湖南厅送去了两幅最大的湘绣精品《张家界》和《岳阳楼》。该所去年产值800万元,今年争取1000万元。在沙坪金球湘绣公司,一些绣工在为国防科技大学赶制江泽民的绣像,一些绣工在赶制长春来的200幅君子兰的订单。去年,该厂产值600万元,今年有望达800万元。两家对产值不断递增基本满意。而龙腾公司产品全部外销,去年产值达到4800万元。

为保护自己的品牌,湘绣研究所今年全部更换产品外包装,申请了七个专利,并在精品上全部打上自己的品牌:金彩霞。《张家界》和《岳阳楼》正准备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沙坪金球湘绣公司正着手把“金球”申报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记者从有关史料上得知: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长沙的吴彩霞绣庄由一个小小的门面发展到在18个省份设有分庄或派驻庄客。梁玉霞绣庄也扩展到省外甚至国外,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四大城市都设有分庄。而现在的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由于费用太高,撤回了在上海等地的办事处。其它的厂家在外省的窗口也屈指可数。更让记者惊异的是,湘绣研究所现在也制作高档的婚纱旗袍礼服,但从未上市销售,只做熟客。因为从未做过宣传,他们改变的湘绣制品的外包装也只有购买他们产品的顾客才知道。

谁在研究湘绣

在湖南,挂牌的湘绣研究所有两家。一家是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一家是沙坪湘绣研究所。前者有50多年的历史,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0多人,集中了省内湘绣科研人员的85%。由该所独创的毛针刺绣的狮虎,是湘绣传统名牌产品,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双面全异绣更是该所科研人员在刺绣工艺上的崭新创造,曾被誉为“超级绣品”。楚锦则是将现代设计风格与民族民间工艺糅为一体的多品种、多风格的旅游工艺新产品。沙坪湘绣研究所从目前来看,还看不出有多少研究的功能,但它也在对湘绣表现的内容进行创新,绣制了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黑白对比强烈的花卉和抽象画(见图)。

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者左汉中告诉记者,就他的了解,与湘绣相比,苏绣的研究机构完善,研究所的专家特别多,经常开研讨会。他认为湘绣的经典作品要传承,要研究。一些名艺人要有专人去研究,培养传人。

谁在贬低湘绣

记者在采访中,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就是每个湘绣厂家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你说他曲高和寡,有价无市。他说你根本就不是做湘绣。你说自己独创了针法,自己的才是精品,他嘲笑你不要得了便宜卖乖,如果政府给那么多钱,他比你做得更好。你培养了绣工,我花高价来挖墙脚。你要建300亩的湘绣城,我也要圈200亩地做湘绣园。你要把中国的刺绣都请进城,我要办一个民间工艺品商店。虽然大家都在做湘绣,但相互之间的交流很少,到对方那里去观摩甚至要偷偷摸摸的。知道了,就有被撵出去的尴尬。甚至还发生过在电话里强抢订单的事。在唾沫飞溅中,人们对湘绣失去了辨别力,湘绣厂家之间也失去了合作的可能。

而湘绣专家赵潜力认为,湘绣只有联合才能做大做强。湘绣需要产业化生产和经营,可以在众多个体、私营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联合,形成整体实力。   
 
(稿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易禹琳)
(编辑:屈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