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电影《国礼》公映至今观众人数达40万人次 续写新时代湘绣传奇【653期】

 电影《国礼》于9月20日起在全国公映,据《中国票房》统计,首日统计仅有票房7万元,到第五日公映票房便增长到226万元……从公映到各地自发组织的“包场”观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礼》观众人数已达到40万人次,且在持续增长。

    一部普通影片,为什么会受到观众如此欢迎,变成倒吃甘蔗——观众人数如此低开高走?它唯一不同的特点是,这是我国第一部湘绣电影,也是一部纯粹的“湘”字号电影,影片由出身湘绣世家的曾应明出品、湘绣传承人曾理担任编剧,由湘绣生产企业湖南湘绣城投资、潇湘电影集团拍摄。影片故事揭秘了湘绣与湖南和平解放、毛泽东主席首次出访苏联相关的历史。

    在中国的电影历史长河中,《国礼》只是颗小水滴,然而,它的背后却有着中国电影史上不曾有过的奇特故事。

          9月12日,湖南工艺美术学院第一批1200多名湘绣与工艺美术专业的新生,来到了湘绣科教园校区报到上课,正式拉开校企融合的序幕,图为校区内景。邹麟摄(除署名外均为文舜供图)

A 家族情缘

促成湘绣上榜单

电影《国礼》剧照。

       曾应明家族一门五代皆从事湘绣,在湖南的湘绣史上并不多见。

       湘绣行业有谁不知道清末首创绣庄的湘绣大师胡莲仙?她的一幅湘绣传世珍品《荷鹤图》曾轰动一时。但又有谁知道这幅湘绣传世珍品《荷鹤图》与曾应明家族之间的关系呢?这幅湘绣传世珍品《荷鹤图》的绣稿,便出自曾应明的曾祖父曾寿山之手。

        曾应明一家从曾祖父起,一门五代皆有人从事湘绣:曾祖父曾寿山,为胡莲仙制作绣稿;祖父曾树生,以销售日用湘绣品为主;母亲焦菊珍,自画、自绣的湘绣精品《长寿鸟》留传于世,由星沙湘绣城青年工艺师李静复制的《长寿鸟》,于2005年获得“中国四大名绣展评”一等奖;妻子也是出身湘绣家庭,其岳父彭贡华为湘绣界“四大质检大师”之一,在如今的湘绣行业,曾应明的妻子也是难得的多面手,对于湘绣的作画、配线、刺绣、验收、制版、整理、装裱等七大门类,无一不精通;女儿曾理,8岁便参加中日少年儿童书画赛,其中获奖作品《墨蟹》由其母绣成湘绣,选送到日本展出;他自己则18岁进入湘绣厂,中途虽有多次工作变换,最终还是回归湘绣行业……

         也许,正是与湘绣的情缘,身在湘绣行业的曾应明对于湘绣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

      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化部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权威网站上进行公示,501项榜上有名,在中国的“四大名绣”中,惟独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湘绣意外落选。此事有人表示遗憾,更多的人是无所谓。也许是大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湘绣的历史地位,将被其他绣种取代。这不仅是中国刺绣业界的悲哀,更是湘绣的悲哀!

     对于湘绣的落榜,曾应明反应十分激烈。当年1月5日,他以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名义写下《绝不能让“湘绣”这张国家级名片滑落》的报告,分送文化主管部门。

       他的呼吁得到了长沙市政府和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1月8日下午,当时的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听取了中国民协党组书记白庚胜的汇报并会见了曾应明,批示将报告转呈文化部。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湘绣终于成为补录的17个项目之一,国务院于2006年6月2日予以公布。

    湘绣终于入围国家保护名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更重要的是它为湘绣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B 文化自信

两个效益双丰收

绣城极具湖湘文化的特色景观。小刘军 摄

         湘绣落榜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示之事,深深地刺激了身为湖南湘绣城集团总经理的曾应明,湘绣世家出身的他,对湘绣有着一般人难以理喻的特殊感情。

          曾应明在湘绣行业浸染几十年,清楚围绕湘绣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员工有上十万人,可竟然少有重量级的人物站出来为“申遗”据理力争。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竟然会被众多的专家学者视而不见。为什么?!经过数月的思索,其间不乏与朋友、家人的探讨,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湘绣最缺的核心人才画师的传承。然而,如何抓好湘绣的传承?曾应明首先从对女儿的培训入手。湘绣是一门“诗书画绣印”五体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为了培训女儿曾理将来能当一个合格的湘绣传人,四岁便送她进长沙市青少年宫学习书法与绘画培训班,谁知道一晃便是十年。其间不仅荣获湖南“小天使”书画竞赛一等奖,还代表长沙参加“中日小学生书画大赛”,2012年创作出湘绣《新潇湘八景》,荣获湖南省民间文艺一等奖。该画稿生产出湘绣作品一万六千多幅,创造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成为当代湘绣中批量生产最高的画稿。

     在经过多年摸索探索之后,曾应明发现,任何一件传世的经典作品,无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唐伯虎的《农耕图》揭示了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无农不稳”。汴绣《清明上河图》反映了盛唐的社会繁荣。而湘绣的灵魂则是文化,因此只有创作出具有文化价值的作品,才能展示出湘绣的灵魂。2007年,在父亲的引导下曾理又开始了她的为湘绣谋篇铸魂的工程——长篇小说的创作。

    十年寒窗无人过问,2016年曾理创作的长篇小说《芙蓉坊密码》由线装书局出版问世,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两年之后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荷鹤图》《天然阁》长篇小说两部。三部湘绣长篇小说的相继出版,湘绣百年风云跃然纸上。2017年,湖南湘绣城与潇湘电影集团合作,由曾理牵头从长篇小说中抽取一个章节,改编成电影剧本 《国礼》,这就有了本文的开头。

    从电影筹拍一开始,曾应明、曾理就没有玩票心态,而是自觉把这部电影放在当今电影市场中进行评估,参与竞争。在几轮剧本创作之后,由曾理创作的剧本在主旋律与商业性之间找到了一种巧妙的契合,既有重大历史事件,有伟岸的历史人物,又有丰富的小人物视角,同时加入谍战、爱情故事,充满吸引力。今年7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国礼》研讨会上,专家们评价这是“红色文化与谍战文化巧妙结合的力作”。

    听说《国礼》将筹拍,很多人投来质疑的目光。

    质疑是有原因的。拍电影是烧钱的事,一掷千金不见底。原因很简单,中国一年拍摄上百部电影,有几部能进入公众视野?别说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了,大多数电影连公映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质疑,曾应明没有回应,而且还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兴建顺龙昌、绣坊街、芙蓉坊、百鸟堂、听雨轩、胜景楼、荷花池、寿山亭等八景,既作电影拍摄之用,又作绣城极具湖湘文化的特色景观,总投资达3000万元。

    这一下,可似触了马蜂窝,不仅外面的人不看好,内部员工也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认为这是拿着钱去打水漂,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曾应明不为所动,坚持投资拍摄电影和兴建绣城八景。事实也证明他的眼光精准,八景陆续成为了电影《国礼》的拍摄场地,既增加了影片里湖湘文化的特色,还成为了绣城引以为傲的文化景点。

C 一带一路

借船出海铸辉煌

中国品牌商品欧洲展期间,湖南湘绣城向英国伯明翰市长赠送湘绣《新潇湘八景》 。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国礼》已经取得了成功。该片2018年10月26日在中共湖南省委礼堂试演得到好评;2018年9月21日应邀参加第十六届平壤国际电影节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奖;2019年4月9日,在第二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上展映;2019年5月21日,“国防万映”2019年度重点工作发布会上,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展映片目时,《国礼》入选全国公映的10部优秀国产影片。

       湘绣文化魂已铸就,湘绣城集团也有了更长远的思考: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在海外扩大湘绣知名度。

      早在十年前,湖南湘绣城的湘绣产品便远销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湖南湘绣城现任董事长,曾理在国外学习和工作多年,她深深懂得,湖南湘绣城生产的产品之所以行销世界,除了本身的质地优良、价格适宜,还基于它本身附载的文化符号——湘绣。她从自己熟悉的澳大利亚入手,推动设立澳大利亚的湘绣展示厅,展出包括人物绣像、动植物纹样、自然风光及宗教艺术等多种产品,带动湘绣产品成功进入当地30多个商场,在当地的订单从10万美元增长至50万美元。随后,湖南湘绣城加大了在国际贸易上的投入,先后在英国和俄罗斯开设中国刺绣展,扩大湘绣的国际知名度。

      不仅传统的湘绣产品广受外国人喜爱,服饰、家纺等添加了湘绣元素的产品同样供不应求。湖南湘绣城的产品每进入一个国家,都会提前充分调研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合当地的文化符号和生活习俗等因素,创新湘绣产品,主动融入当地市场。曾理介绍,在了解到土耳其人有做礼拜的宗教习惯后,他们便推出一系列做礼拜时使用的绣花抱枕,很好地打开了市场;西班牙人钟爱玫瑰花,他们便投其所好生产带有玫瑰元素的湘绣产品。湘绣和时尚服饰品牌“花花公子”,似乎是不搭界的两个品种,却奇迹般地紧密相连了!

      如今,电影《国礼》成功了,它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也呈现在经济效益上,湖南湘绣城副总经理王进斌介绍,2017年1月22日,电影《国礼》开机,2017年9月6日至8日,湘绣城成为湖南唯一一家受邀参与第87届东京国际礼品博览会的企业,短短数日,湘绣城就收获了300多万美元的订单。2017年,在121届春季第三期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上,湘绣产品的现场成交额达150万美元,意向交易金额达1000万美元,是往年的10倍以上。2019年9月17日,顺龙品牌服装参加巴黎时装展,再收系列订单。据不完全统计,开机后的3个月里,湘绣城的销量都是平常的3倍。2017年,湖南湘绣城湘绣出口额仅150万美元,较2016年大幅增长,而到2018年,湘绣出口额更是猛增到1500万美元,增长了10倍以上。

       湖南湘绣城外销的这一巨变,在曾应明看来,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湘绣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湘绣走出去有了更宽广的平台,更应该通过文化的带动,让更多的国外消费者认同湘绣潜藏的文化价值,从而使得湘绣产业绽放光彩。

D 校企融合

教育与产业双轮驱动

正在建设的湖南“工美大厦”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科教园校区。邹麟 摄

      电影《国礼》的成功,无疑为湘绣铸就文化灵魂奠定了基础,但曾应明对于湘绣铸魂的理解却不止于此,湘绣铸魂之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文化品牌、产品质量、市场销路、后继人才。他的眼睛早就瞄上了湘绣的后继人才培养这块关键土壤。

   早在十多年前,曾应明便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频繁接触,展开校企融合,开创了一条湘绣由母女相传到学历教育的传承之路。

   2011年5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签发【2011】29号文件《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着力打造特色基地,重点打造长沙湘绣、陶瓷、菊花石等特色产品,组建大型工艺美术集团,引领工艺美术产业整体提升与发展”。

    这个指导意见,为曾应明实现自己湘绣长远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湖南湘绣城集团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2012年达成一致意见:联合创建湖南湘绣科教园。这个项目在2013年经湖南省发改委批准,湖南湘绣科教园被列为省政府重点工程。

    2019年3月18日上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余克泉、校长陈鸿俊、党委副书记汪泳波一行人来到湖南湘绣城集团,就如何开展“校企深度融合,联手共谋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座谈。

    双方再次达成共识:共同创建湖南工艺美术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群”,将湖南湘绣城打造成“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一是制定湖南工美学院教学与湖南湘绣城的企业生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规划,时间一般为6个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教师培养成在学校是“教授”、在企业是“专家”的复合型人才,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联合发起组建“湖南省湘绣行业协会”,动员湘绣全行业的力量,落实省、市两级政府“大力发展湘绣特色产业”的具体要求,将“湖南湘绣艺术学院”办成全国产学融合典范。

   2019年8月6日,湖南湘绣产业科教园主体工程——湖南“工美大厦”顺利封顶。

   在电影《国礼》于2019年9月20日正式公演之前的9月12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第一批1200多名湘绣与工艺美术专业的新生,来到了湘绣科教园校区报到上课,正式拉开校企融合的序幕。这批新生的到来,将为湘绣乃至湖南传统文化产业的兴旺、后继人才的培养,提供厚实的人才基础,必然为湖南民间工艺商品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实现腾飞插上翅膀。

     如果说电影《国礼》的成功,为湘绣铸魂奠定了基础,那么,湘绣科教园的兴起则为湘绣铸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湘绣科教园是湖南省第一家量身定做的产、供、销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交易平台。它的总建筑面积194575平方米,总投资额为8亿元人民币。湘绣科教园完工以后,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可以容纳湘绣、服装、工艺美术生产企业近100家,形成年产值20亿元人民币的生产能力。工美大厦可为全省14个市州工艺美术生产行业提供4万平方米的工艺美术营销展示场地,形成一个长年不闭幕的“湖南工艺美术博览中心”。

作者:胡兆红  文舜

让湘绣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曾  理

      仰望历史星空,2100年前,长沙西汉古墓出土的绢丝女衣与“信期绣”,昭示着湘绣的辉煌,不可谓文脉不深;1933年湘绣《落雁图》在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更有《罗斯福》绣像获得“誉满全球”的赞誉,不可谓影响不广!此时,湘绣与苏绣的差距并不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绣推出了第一部电影《梅花巾》,火遍大江南北;2008年,苏绣又推出电视连续剧《凤穿牡丹》,在苏州形成镇湖、东渚、木渎三大刺绣名镇。据“中工美统计”,2012年苏绣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大关,而湘绣年产值却不足20亿元。湘绣与苏绣之间的差距为何会如此之大?我认为落后的原因是两个字:宣传。

   湘绣,作为有着2500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年来它一直缺位于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创作,不仅没有一部属于它自己的电影,更别说它的电视连续剧。

    铁肩担道义、影视著春秋。今天《国礼》开了湘绣文艺作品宣传的先河,取材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应邀访问苏联、决定刺绣湘绣作为“国礼”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湘绣特有的艺术魅力。它通过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特别行动组为促进湖南和平起义秘密进入长沙,突破国民党军警特务的重重围捕,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献上湖南和平解放的“国礼”。

    电影《国礼》从剧本创作到拍摄,我们就得到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宣传部门的积极支持。也受到不少善意的挑战,如质疑“行业电影,没有市场”,投资拍摄将得不偿失等。在此,我有三个信息与大家分享:

   一、2017年1月22日《国礼》开机,对促进湖南湘绣城所属企业的产业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如“顺龙”湘绣服饰公司,2017年自营出口达127万美元,今年1至8月出口即突破1000万美元 ,使文化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

   二、今年9月,《国礼》参加第十六届平壤国际电影节,荣获“特别成就奖”。

   三、10月21日参加为期三天的横店影视节,《国礼》又被评选为国家“国防万演”2019八部重点推荐影片之一。

   电影《国礼》的诞生,不仅对促进湘绣产业发展效果明显,更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随后,这部影片还将参加“中澳”、俄罗斯两个国际电影艺术节,从而让绚丽多彩的湘绣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电影《国礼》首映式上的发言)

2019年9月29日《长沙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