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comment

: 湖南湘绣城在金融危机中挺起民族文化的脊梁

发布日期:2009-03-04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湖南省文联联合举办的全国民间文艺工艺美术类的国家大奖——“山花奖”终评活动将于今年5月在湖南湘绣城举行,全国旅游工艺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和全国民间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也将在此地举行……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一个普通的地方民族文化企业,湖南湘绣城为何如此高调唱响市场?
一场危机:彰显文化产业实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各行各业不少企业陷入困境,有的停产或倒闭、有的减产裁员。
在湘绣城内,笔者见到一群有着20多年绣龄的资深绣工神态安定、气质沉稳、技法娴熟、穿针引线。外面的这场风暴,对他们影响不大。然而,作为湖南湘绣城总经理的曾应明,却清楚地知道,这场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三大主打产业之一的房地产在2008年完全停工,减收2亿元人民币;出口服装因汇率风险,每出口100万美元汇率,损失高达50万元人民币。
即便是在这种极其被动的危机形势下,湖南湘绣城仍然依托民间工艺企业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绣”字上下功夫,大力开拓和发展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湖南湘绣等一系列新产品,以民间工艺品的艺术附加值,抵御金融危机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湘绣作为一个流传了2500多年的民间工艺,其生产方式和其他行业流水作业不同。一条西班牙披巾,一个绣工可能要做上几个月,这中间也就蕴含着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独特的地方艺术种类和母传女、姐传妹、左邻传右舍的传统传艺方式,以及民间工艺产业在国际市场没有贸易壁垒,这些优势让湘绣离市场更近。
“湘绣并不是纯观赏性的作品,日用品也同样是精品!”曾应明认为,衡量一幅作品的价值,应该以是否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是否能得到人民的喜爱为标准。为此,湖南湘绣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湘绣日用品的开发和推广上。将装饰品、画片生产削减80%的规模,转而大量研究和生产湘绣日用品。西班牙披巾、意大利绣花鞋、日本和服、韩国校服等一系列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各种湘绣日用产品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湖南湘绣城以特有的品牌创新“大众化”,把营销重点由2007年的单一出口转向扩大出口与开拓国内市场,使2008年湘绣生产产值不降反升,年总产值新增近3亿元人民币,所属8家企业出口总额达5亿元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绣”出广阔天地,实现产值、利润、税收三项经济指标的持续增长。
一项手艺:敲开欧美15国市场
民族文化产业面对国际金融风暴,为什么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湖南人民出版社今年1月出版的《手工艺 大市场》一书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一个从零起步的手工艺作坊,怎样跨过亿元产业的门槛。
文章从湘绣的角度入手,透过民间工艺湘绣产品勇闯欧美15国市场的实例告诉人们:企业的发展“成功并不难,难的是二十年如一日”。
“湖南既是传统民族文化大省,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强省,湘绣就是在全国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的品牌。”曾应明认为,虽然湘绣只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但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湘绣是来自民间的艺术,但它的舞台应该是全世界的市场。”曾应明从创办公司起,就认准了这条路:依托国际市场赚取的利润促进湘绣行业的发展。早在1994年,曾应明出访新加坡。在街头的绣品店,他发现出厂价仅800元的湘绣,竞卖出了3万元的天价。在随后赴韩国、日本等国的考察中,当地巨大的绣品消费市场,让他坚定了走国际市场的信念。
在《中国湘绣与世界市场》这一章节中,曾应明用“一双绣花鞋”踏进意大利,用“一条披巾”征服西班牙影视明星,将“绣花手袋”摆进新加坡《手工艺城》的货架,用“顺龙”牌绣衣书写美国女装中的“中国元素”。一件件文化艺术的精美之作,敲开一个又一个国外市场,使湖南湘绣成功进入欧美15国市场。湖南湘绣城在弘扬传统民间工艺、创造艺术、收获成果的同时也迎来一批又一批国外游客和外国友人。2008年湘绣城先后接待了土耳其文化参赞、韩国大使等一大批珍贵客人,使湘绣这张“中国名片”在国际市场越传越广。
不止于湘绣产业。从2005年开始,作为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曾应明还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对湖南省14个市(州)工艺美术产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近百万文字、数千张图片,将湖南近千个民间工艺产品、200多个品种进行归纳分类,总结为六大主体产业、十二个特色品牌。
“湖南的手工艺产业养育着湖南近300万工艺美术艺人,蕴含着近千亿产值的大市场!”曾应明感叹,虽然湘绣产业已有一定规模,但其他大多数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还处在为生存而奔波的状态。“工艺美术品行业的扩充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行业资源的整合,甚至可以是跨地区、跨品种、跨类别的整合。”说起手工艺产业的发展,曾应明显得很激动。据悉,由他主编的《手工艺 大市场》作为附属教材已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行2000多份,深得师生好评。
一个基地:构筑百亿产业梦想
“湘绣作为手工艺行业,任何单个企业很难形成年产5000万元的规模。”10余年前,对湖南湘绣城的创建,湖南有媒体这样预测。
“10多年了,这些外国人干吗老围着我们厂转?”湘绣城常有员工这样问曾应明。
“国外客户围着湘绣城转,看重的就是湘绣的品牌。”每次,他都这样回答。
随着湘绣城的刺绣品牌不断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公司+基地+工作站+农户”这一独特的管理模式也被业界啧啧称赞。根据绣女的来源和生活规律,以湘绣城总公司为总领,下属6家公司,54个专业收发站点、上万名绣女构成了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经营模式。整个经营管理由总公司制定重大项目的实施方案;各分工厂及分公司面向市场,获取信息并拓展营销渠道,对批量刺绣业务,按产品的要求和标准,以订单的形式发给专业收发站;设在农村的湘绣培训基地对绣女进行免费培训,再由绣女进行刺绣、生产。总公司对成品的销售统一部署,把工艺品及服装、鞋帽、手袋分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及港澳台地区。
这种管理模式,正好符合了绣女们的生活规律和献技挣钱的心愿。他们农忙时回家干活,闲时来工作站刺绣。公司开拓市场,绣女专心技艺,实现了企业增加效益与农民增加收入的双赢。“以‘点’成‘线’,最终实现‘面’的扩展。”曾应明认为,这种模式,实现了管理理念一体化,综合管理和分销管理相结合。
事实也证明如此,2004年湖南星沙湘绣城年产值便突破了亿元大关,2007年被授予“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3月被湖南省列入重点扶植项目工程。在进驻园区企业的总产值方面,2008年,湖南湘绣城除自身企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外,随着鑫达银业、永兴银都全国连锁总部和陶瓷、菊花石、金饰玉雕等40多家工艺美术企业进入湖南湘绣城,2008年湘绣城园区工艺美术产业总值突破20亿元大关。目前,除集中有全省十大工艺美术种类企业进入湘绣城外,还有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名都商场、湘绣家纺等一大批实力企业进入湘绣城。
为了继承、保护、发展好湘绣,培养刺绣人才,湘绣城在已有近5000名水平较高的刺绣绣女通过技能考核并获得了三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基础上,建立了青竹培训基地,创办民间工艺美术学院;为了更好地收藏精品湘绣,传承民间文化,湘绣城在我国刺绣行业率先成立了专业博物馆——湖南湘绣城博物馆。曾应明表示,不论是建基地、办大学还是建湘绣博物馆,都是为了湘绣、为了湖南的民间工艺培养后继人才,为了湘绣的代代相传。
(湘文)
      2008年11月27日,韩国驻华大使辛正承(右一)一行访问湖南湘绣城,在该公司董事长林起大(左一)陪同下参观湘绣城“名产之都”。
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彭若君、李静在讨论特色工艺鬅毛虎刺绣针法。
雄狮和猛虎是湘绣颇具特色的代表作,在中国四大刺绣中素有“湘狮”“苏猫”之誉。

(稿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刘阳)

 

人民政协报 www.rmzxb.com.c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